熱門搜索 健康養生 健康資訊
   發佈時間:2013-05-09 來源:網路:中央健康保險局雙月刊第100期
分享到 Twitter!

 
分享到 Plurk!

分享到 Facebook!

文/游小雯
諮詢/陳威明(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折創傷科主任、國立陽明大學骨科教授)

70多歲的黃奶奶常抱怨膝蓋僵硬痠痛,尤其是上下樓梯感覺更明顯,甚至還痛到行走困難、無法蹲下,就醫後發現是「退化性關節炎」讓她一度非常沮喪,但透過手術及遵照醫囑控制飲食、加強肌肉訓練後,黃奶奶又能重拾最愛的散步運動了!

根據統計,國內有高達150萬人為關節炎所苦,僅次於呼吸道疾病及腸胃道疾病,是門診常見疾病的第3位。台北榮民總醫院骨科部骨折創傷科陳威明主任指出,關節是骨骼與骨骼間的接點,骨骼末端會有一層猶如緩衝墊的軟骨,可避免骨頭間直接摩擦。如果把關節的使用比喻成「開車」,軟骨就是「輪胎皮」,在長期使用下,輪胎皮一定會逐漸磨損變薄,車子就會越開越不順;也就是說,一旦軟骨磨損超過一定的程度後,骨骼之關節軟骨失去緩衝保護的功能,長時間互相摩擦下就會造成腫痛、發炎,也就形成了所謂的「退化性關節炎」。

全身關節處都可能罹患退化性關節炎
身體會動的部位就有關節,無論手腕、膝蓋、腰椎、頸椎、髖關節等都有可能產生「退化性關節炎」,患者剛開始會有疼痛腫脹感,雖然休息時痛覺會消失,但如果刺激到相健康同部位,就會再度痠痛難耐,甚至活動時還可能出現骨頭磨擦的雜音聲響,若是沒有即時復健保養,長期下來就會導致關節變形,比如以膝關節來說,原本腳型正常的人就有可能變成O型腿;手指關節則會出現如腫瘤般的腫大情況。倘若關節炎再合併滑膜炎,造成關節積水,更會使患部疼痛不堪,連休息時也會覺得十分不適、無法好好放鬆,影響日常生活甚鉅。

關節用久了一定會退化
退化性關節炎其實是正常的老化情況,但許多民眾常把關節炎造成的骨頭增生稱為「骨刺」,惶恐地認為必須透過手術清除才是根除症狀的唯一辦法;但事實上,「骨頭增生」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,稱作「骨贅」,是因軟骨磨損後使關節不正當受力造成。要避免關節炎提早報到、或是減緩症狀,應該要從平日的保養及肌肉訓練為主,如果只靠手術卻沒有矯正錯誤的姿勢或生活習慣,不出幾年相同情況很可能又會再次發生,因此,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關節面不要繼續磨損。

曾有民眾患了膝蓋退化性關節炎後,聽從他人的建議去爬山,結果越爬症狀越明顯,運動的觀念是正確的,但在於爬山會大大增加膝蓋關節面的受力程度,如果沒有做好相關的防護,會使得磨損加速進行、退化得更快,所以當民眾發現關節使用時或使用後會痛、天氣變化前或變化中會不適、有膨脹僵硬喪失彈性等症狀時,應該要儘快就醫、對症下藥,千萬不要自行服用藥物或保養品當做治療,這樣不但會延誤病情,還可能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及後遺症,實在得不償失。

女性患者多於男性
關節退化是歲月自然的變化,雖是不可改變的事實,但可藉由保養延緩發炎。
以下5大族群,一定要特別注意觀察自己的關節情況,在平日的維護及保養,也要格外多出幾分力才行。
1、運動員:尤其是跑馬拉松、舉重的選手,長時間以超出預期承受力的負載量及重量不斷活動,而摔角、柔道的選手,在壓制時則常有關節扭曲的動作,這些運動員都可能因為過度使用關節造成軟骨磨損,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。

2、體重過重者:重量會使關節在活動時受到較大的壓迫,因此維持理想體重不但能保體健康,也能降低關節磨損情況。

3、停經後的婦女因雌性激素、賀爾蒙分泌減少,會使軟骨凋零,除了養成喝牛奶的習慣,補充鈣質減少骨質疏鬆,平時清潔打掃做家事時,應避免蹲跪姿勢過久,最好能以坐小凳,代替減輕膝關節軟骨之壓力,或請家人多分擔工作。

4、一般女性:由於男女構造上的不同,女性為了生育孩子,骨盆較男性寬,因此髕骨較易有外移不正的情況產生,建議除了維持正常體重外,也要多訓練大腿四頭肌,平常坐在椅子上時,可以以單腿用力向前伸直的方式雙腳輪流進行,藉此強化大腿肌力,分散軟骨的受力衝擊、減少磨損。
此外,女性之骨架較男性小,相對的關節單位面積成受力量較大,如不控制體重,關節炎將提前到來。

5、曾受關節外傷者:即使已經治癒,也很難百分之百恢復到原有的狀況,日後引發退化性關節炎的機率很高,因此平常可以使用繃帶型的護具,或是訓練肌力及控制體重,讓關節減少過度受力磨損。

在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中,女性占了大部分,除了與生理情況與構造有關,女性從事抱孩子等負重工作,或是蹲著、彎腰做家務,這些都容易加重關節的負荷;此外,年輕女性經常穿著較硬的高跟鞋行走,不僅過度彎曲腳板,也會造成關節受力不均,導致膝部、踝部或足部關節病變,在門診中被診斷必須更換人工關節的女性就高達3分之2以上,可見女性朋友需要更加費力保養,才能輕鬆度過重重「關卡」。

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減緩不適感
多數就診病患最需要的就是得到正確的衛教知識及心理建設,就像老車開久了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問題,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,民眾也不必太過緊張,在治療上大致可分為保守治療及手術治療兩個階段。
保守治療包含以下4點:
1、維持理想體重。
2、復健、肌力訓練
:選擇衝擊力較低的運動項目,例如游泳、水中散步等;如果對於登山的熱忱難以割捨,除了要穿著避震系統較好的氣墊鞋,可另外攜帶護膝、登山杖或可止滑性雨傘當作「第三隻腳」,分散關節所負擔的壓力。
3、避重、保暖:避免拿重物以及長時間蹲跪,尤其有指關節炎的患者更不能做按摩的動作,應隨身攜帶手套、保持溫暖;如果關節有不適的情況產生,則可用熱敷的方式緩解疼痛。
4、服用消炎藥:服用藥物的目的是在控制發炎症狀、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,如果症狀嚴重,消炎藥之治療效果相當好,但是不可以天天仰賴,否則長久下來還是會有傷胃、傷肝、傷腎、傷心等副作用。

通常確實執行保守治療及配合藥物等,都有助於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的不適;但如果在保守治療後反應的狀況不佳,甚至關節已嚴重變形的患者,只好透過手術治療,而手術又可以分為3種項目:
1、如果關節病變不嚴重,利用「關節鏡」清除關節內之發炎組織,移除游離體及修剪磨損破裂之半月板,術後病人傷口小、疼痛減輕、病患能夠在最短的期間內,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。
2、使用「矯正術」讓關節受力點回到正常位置,減輕關節軟骨的壓力。
3、人工關節置換手術,較適合於60歲以上的患者,但要特別注意心肺功能是否良好,60歲以下除非非常嚴重,無其他治療方式,否則較不建議使用人工關節治療。一般而言,只要使用健保給付的人工關節就可以使用很久,絕大多數手術一次不必再置換。
至於葡萄糖胺等保養品的效果,陳主任則認為這是見仁見智的方式,而施打玻尿酸幫關節「加油」,只是短暫緩解疼痛不適,3至6個月回骨科報到又是一筆支出,他建議民眾,保養關節還是要從根本做起。

患者年輕化
儘管自然退化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重要因素之一,但關節炎也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,如果有肥胖、慢性病、基因遺傳等問題,都可能會讓關節炎提前在年輕時候就發生;近幾年也發現,愈來愈多的年輕人因過度使用關節或不喜歡運動導致腿部肌力不足,以致軟骨關節提早耗損變形,於是退化性關節炎再也不只是老年人的專利。
許多疾病越來越年輕化,現代人再也不應仗勢著「我還年輕」而輕忽身體保養,要盡量挑選讓關節舒緩且阻力較少的運動;工作方面也要提醒自己一段時間就要稍微伸展、活動筋骨,而像是翹二郎腿或是低頭族等不正確的姿勢也要盡量避免,如此才能為自己將來的關節多「存」一點老本、多賺一些健康!

資料來源:http://goo.gl/XP4KX

特別聲明:本站的所有資料僅供參考。
推薦圖文